日期:2016-3-9(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上市公司闲钱理财有资金空转之嫌
流动性紧张过后,银行对资金的“饥渴”正逐步缓解,但是国内众多上市公司用“闲钱”理财的需求却大大增加,这其中,一些上市公司使用闲置超募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有资金空转之嫌。 随着6月末国内银行在流动性紧张时推出的高收益理财产品陆续到期,收益率动辄超过7%的疯狂景象已成过去时。7月末,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月末推出的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明显下降,显示出银行对资金的“饥渴”已逐步缓解。 银行回归淡定并未影响手握重金的上市公司。根据沪深交易所的信息披露统计,在不到10天里,有超过30家上市公司购买了32亿元的中短期理财产品,这里面的主力是上市时间不长的中小板公司,其中不乏汉王科技、姚记扑克、好想你等上市即亏损或上市存争议公司。 记者发现,尽管7月中下旬以来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普遍回落,但是上市公司购买中短期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大部分平均能达到4%以上。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尽管不如6月底赚钱,但这个水平的收益率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仍具吸引力。 对于购买理财产品的理由,绝大部分上市公司表示是为了提高闲置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称银行理财产品或类似产品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本金和收益基本有保障。 虽然上市公司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看似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但如果是上市时间不长的公司,用上市时超额募集的“闲钱”理财,有资金空转之嫌。 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中,一些公司使用的是企业自有资金,而另一些公司使用的则是在上市时从股民手中超额募集到的资金。尽管上市公司超募而来的资金需要放置于专有账户中不能乱花,但根据去年以来记者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观察,由于经济增速下滑和产业结构调整,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没有将超募资金投向计划外的新项目,最常见的是用其补充流动资金,而在今年流动性紧张推高理财产品收益后,更多公司开始将这部分超募资金转向“以钱生钱”。 对此,北京一家担保公司资深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一家企业上市时没有任何成本就能超额募资1亿元,随后用来购买收益率为4%的银行理财产品,而银行可以将这笔钱以6%的利率贷给企业或个人,借款方还可以再次购买收益率达到7%的理财产品,这1亿元可能很难进入实体经济,而上市公司和银行则都能“以钱生钱”,有资金空转之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