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12-4(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16年来,每年冬天,一份特别的爱总会如约而至地来到阳谷一中贫困学生面前。
其背后,是这样一位老人,他把子女给的养老金和积蓄拿出来,每年为贫困学生资助6万元。16年来,近百万捐助金让数千名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
这位老癫痫病人的护理人是阳谷县闫楼镇吴海村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他,就是张德宪。
求学梦断遗憾半个世纪
“我6岁丧父,母亲工资不高,家里很困难。考入一中后,有了张爷爷的资助,我才能安心备战高考。”高三博雅班学生王淑慧说。
“自己少吃点、少喝点没关系,每省出一点钱来,多让一个贫困孩子读书,我心里就特别敞亮。”这是16年前张德宪老人的初衷,也是他无怨无悔的追求和梦想。
1936年,张德宪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兄妹7人。他的父母重视孩子教育,把聪明上进的张德宪送到学堂念书。然而,父亲积劳成疾离世后,年仅12岁的他只能辍学回家,帮助母亲承担起家庭重担。
成年后,因为文化程度不高,张德宪多次失去了成为正式工作人员的机会。从那时起,张德宪深刻地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1966年,听说村里有面临辍学的孩子,他毫不犹豫地拿出4元钱,为8个孩子交上全国癫痫病第一品牌医院了学费。在那个年代,普通家庭一年的结余也不会超过10元钱!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张德宪的4个子女先后走进学校。种地、饲养家畜、种树、卖药材、打零工……张德宪和老伴李爱梅起早贪黑地辛勤劳作、缩衣节食,尽可能多挣点儿钱,让孩子们安心读书。
古稀之年情系贫困学子
后来,张德宪的4个子女各自成家立业,走上了工作岗位。老二张怀生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后下海经商,创建了跨国公司。
孩子事业有成了,就想把张德宪接到北京,但是老两口认为可以靠双手养活自己,一次次婉拒了孩子们的请求。对于父母的决定,子女们既心疼又无奈,于是每年都多给老人一些孝心钱。
2001年大年初一,张德宪和老伴给子女开了个家庭会,提出在阳谷一中成立助学基金会,每年拿出6万元帮助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话音一落,孩子们纷纷表示赞成。
2001年秋季开学,张德宪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兴冲冲地来到阳谷一中,向学校领导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校领导都被这位衣着朴素、面目清瘦的老人打动了。
基金会成立的时候,学校计划举行一个仪式,可张德宪坚决不同意,他说:“不要大张旗鼓,只要能解决学生的问题就行了。”于是,学校根据张德宪的要求,把议程安排得极其简单,也没有对他本人进行过多的宣传,只是安排张德宪给贫困生发放救助金。
16年来,张德宪捐助的款项达到近百万,救助的学生达到了两千余人。学生们仅仅知道这笔基金是张德宪资助的,但很少有人见过他。
张德宪说:“我不想给受资助者带来心理负担,如果他们非要回报,希望他们成才后能回报社会。”
积累财富不如积累德行
渐渐的,张德宪捐成年癫痫病大发作症状资助学的消息在全县传开了。一些亲戚朋友不理解:“这么多钱花在素不相识的人身上,到底图什么?”张德宪总是耐心地解释:“有些孩子很优秀,一旦失学,就会失去一生中的很多机遇。我就是不想让孩子们像我一样,留下一辈子的遗憾。”
每一个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张德宪的个人生活非常简朴。大儿媳张新英介绍:“老人从来不舍得买衣服,平时吃饭就吃腌的韭菜花和老咸菜。有一次他见有人卖便宜的白菜,9分钱一斤,就一下子买了50斤,放起来慢慢吃。”
为了让他生活得舒服一点,儿子给他在阳谷城里买了一套房子。他在小院里种上各种蔬菜,墙角里还喂着几只母鸡。走进屋里,家具陈旧且简陋,“沙发是儿子搬家时淘汰的,黄色大立橱是女儿家的,也有30多年的历史了。这些钱能省就省,少花点就能多攒点,就能多资助一个学生。”慈眉善目的李爱梅说。
汶川地震时,张德宪老两口每人捐了一千元;知道村里的乡亲们有困难了,他们也都毫不含糊地送去帮助……
临走时,记者想留一下张德宪的电话,他掏出了手机。只见手机外壳和按键号码上的黑漆都被磨掉了,老人生活的简朴可见一斑。
张德宪捐资助学的善行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他多次被授予市、县捐资助学楷模和阳谷县十佳公民等荣誉称号,5月份,他又荣获了2016全国“最美家庭”,但他却一直保持低调,不愿对人多说一句。
只为实现心中一个愿望,张德宪,这位普通的农村老人把子女们对他的一片孝心捐了出来,16年捐资近百万元,让众多的青年学子完成了学业,实现了理想。他就是我们身边的好人,就是让所有人骄傲的活雷广西治疗癫痫医院哪家好锋!